欢迎来到 美国欧洲日本韩国化妆品-百度百科
全国咨询热线:0783-987386
高考志愿填报:最大的天坑到底是什么
  来源:美国欧洲日本韩国化妆品-百度百科  更新时间:2023-12-06 15:10:31

原标题:高考志愿填报 :最大的高考天坑到底是什么

高考填志愿最大的天坑不是你选了新闻还是生化环材 ,而是志愿最你不知道在这次人生重大决策面前 ,如何理性作决策 ,填报而不是天底偏听偏信 、线性思维,高考被一点儿极端的志愿最说法所裹挟 。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最近正值高考报志愿的填报时间 ,张雪峰关于“把孩子打晕了也不要报新闻专业”的天底段子在网上疯传,引发很大争议。高考有人认为他说了大实话 ,志愿最是填报业界良心,应该保护这样敢说实话的天底人。重庆大学新闻学专业教授张小强则发文“炮轰” ,高考号召大家千万别被张雪峰这样的志愿最网红“忽悠”了 。张教授认为新闻专业能文能武 ,填报可以自主创业,可以到互联网大厂,可以考公务员,也可以到国有企业,是个很能吸纳就业的专业 ,还举例说自己的学生毕业之后都发展得不错 。

我们先不管新闻专业到底是不是天坑专业 ,这里让人非常疑惑的是 ,大家在讨论报志愿的时候 ,往往讨论的都是外部环境怎样样 ,哪个专业冷门,哪个专业热门,某个专业的就业率如何 ,却很少有人关心孩子自己是怎样想的,以及孩子自身的特点,喜欢什么科目,擅长什么科目 。一个人最后要从事什么专业和职业 ,莫非不应该考虑外部和内部两个方面的因素吗 ?哲学课上不是一直都在学,外部因素要通过内部因素起作用吗?

情理非常简单,金融和计算机都是热门专业,职位也很多 ,但是孩子也要能够喜欢学 ,有动力学 ,能够学得会吧?不然再热门 ,对于某个不喜欢这个专业和行业的孩子来说,也是没有意义的。概率不能直接推论到每个具体的个体身上 。

说到盲目追热门,盲目追大概率 ,就像我们去商场购物一致 ,一看到有个地方很多人在排队,很容易头脑发热 ,买了一堆根本用不上,也不适合自己的东西回家。或者是,穿了一双很好看,很有面子,但是磨脚的鞋子 。

“高分诅咒”

我们来看看2020年的两位网红考生杜青云和钟芳蓉的对比就知道了。

2020年湖南省理科高考状元杜青云,高考总分718分 。之因此成为网红考生,是因而杜青云在2016年第一次参加高考 ,以704分高分获得湖南省理科第二名 ,被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录取。读到大三选择退学复读。这次又考了一个非常高的分数,被大家惊呼“王者归来”。

展开全文

经管专业非常热门,当初让杜青云进光华管理学院也是父亲的决定 ,“毕业出来随便去哪个企业,那都是几十万元的年薪。”我想很多人会认为这是求之不得的“康庄大道”。

说到这里,要提一下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经济学教授周黎安根据身边学生的情况,专门写的文章《中国大学的“高分诅咒” :高考状元扎堆经管学院》。所谓的“高分诅咒”就是在高考志愿填报中 ,很多考生并不知道自己真正的兴趣志向爱好是什么 ,越是高分的考生越有选择权 ,越容易因而同辈的压力,父母和老师的期待扎堆儿热门的经管专业 。越是扎堆儿,就必定意味着有相当多的人内心其实不喜欢或不适合这个专业(职业) ,这就是高考报志愿的“高分诅咒”。

来自湘西小镇的杜青云就是中了这个“高分诅咒”,他进入学校之后很快就发现自己并不适合这个领域 ,在做了很多努力发现无效之后 ,他开头抑郁 ,无休止地打游戏 ,多门挂科  ,大三从北大退学。办理手续的时候,老师问他缘故,他说 :“不喜欢这个专业 。”

2020年他又考了一个更高的分数,填报高考志愿时,杜青云依照兴趣选择了清华大学新雅书院 。在人文学科的课堂上,他有了获得感。偶尔灵光一闪,想到几个历史事件的相似性和关联性,他觉得“非常有意思” 。

当年的另外一个网红考生是钟芳蓉,以总分676分的高分 ,位居湖南高考文科第四名。虽然不是状元,但是也被热议 ,是因而这个孩子可以在学校和专业任选的情况下,她选择了北大相对冷门的考古专业 。

有人对她的选择不理解,认为 “考这么高分真浪费了”“农村孩子,家庭条件不好,为什么不考热门专业  ?还是没有接受过社会的毒打”“梦想对于穷人来说  ,大多数情况下算是奢侈品。先把肚子填饱了,再去追逐梦想”“这个专业没钱途” 。显然有这样评论的人不知道前面杜青云的例子。

钟芳蓉坦言,专业是她自己选的  ,很早她就喜欢历史和文物。她的偶像是“敦煌的女儿”樊锦诗先生  。面对未来的就业情况 ,钟芳蓉表示也有考虑过“因而是北大的考古系,未来就业基本生活应该能保障”“我个人特别喜欢,我觉得喜欢就够了呀 !”

钟芳蓉的父母亲对这个事情的观点是这样的:“我们不懂考古系究竟会干什么 ,也不懂什么专业赚钱。我们仅仅能尊重她的选择 ,她有权利去选择她自己喜欢的  。她是一个有梦想的人 ,她要去实现她的梦想”。“农村人最主要的担心是钱的问题,但是她对金钱看得比较淡 ,我们也认为孩子做自己喜欢的事会更高兴 。”

后来北京大学通过官方微博回应此事:“授业于田野之间,树人于实践之中,愿你在北大考古 ,找到毕生所爱 !我在大学等你 。”考古界的各位大咖则争相表达着对她的支持,多家博物馆更是直接给钟芳蓉寄出了礼物,钟芳蓉因此被称为“考古界团宠”。

对于自己未来是否能够坚持下去 ,钟芳蓉说:“我觉得能,一件事情就算不喜欢,我也能做下去,喜欢的话我会坚持得更久 ,我觉得每一次挖掘都是发现,都是惊喜 。”

入学之后 ,学院组织过一次考古活动,去了周原考古遗址 ,现实情况和她当时想得差不多 ,甚至没有她想得那么艰苦  。她了解到考古是文科里面的理工科,也是田野与城市的结合,是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结合 。钟芳蓉觉得自己小时候在农村长大,满山遍野跑的经历让她可以选择田野考古。她想着“要是能读研、读博,读到哪里算哪里,以后做田野考古或者当老师,应该都挺好 。”

钟芳蓉有过一次和考古界大咖许宏教授会面的机遇  。许教授说 :“我们之前也在考古群里讨论 ,觉得把孩子捧这么高 ,今后要改行是非常尴尬的事 。我就有个想法  ,什么时候我要可见到小钟同学,必定跟她说,不要管别人怎样说 ,要走自己的路 。”

一个农村孩子,她最大的资本不是考了这么高的分 ,也不是上了北大 ,而是她敢于去选择“我喜欢的”方向 ,肯定比完全听大人的、选择“好像有钱途”方向的孩子更有自信和自主性 ,未来不管有没有后悔、决定走哪条路  ,大概率会发展得更自洽圆融 。这里的“大概率”莫非不值得重视吗 ?

“认知吝啬”

高考填志愿最大的天坑不是你选了新闻还是生化环材 ,也不是社会上流传的 “劝人学法,千刀万剐”“劝人学医,天打雷劈”,而是你不知道在这次人生重大决策面前 ,如何理性作决策 ,而不是偏听偏信、线性思维,被一点儿极端的说法所裹挟  。

其实说起来张雪峰之因此能够这么火,也是因而他的很多结论都是偏极端的,或者说偏极端的结论更容易让人印象深刻 ,符合人们“认知吝啬”的加工规律 。这是人的天性。从这个角度上说 ,张雪峰对新闻传播的规律掌握得真是好啊!

那我们怎样才能避免——既不了解外部世界也不了解自己的情况下而做出的“盲盒式”填报志愿呢 ?答案是  :自古华山一条路——信息充分,谨慎思考 !

首先  ,信息搜索上不要偷懒 。无论是高分还是低分的同学 ,这几天 ,先别忙着聚餐和补觉 ,不要把志愿填报的事情完全直接扔给父母 ,也不要听七大姑八大姨你一嘴我一嘴的议论,要自己去搜索一点儿可靠的信息。千万不要以为考完了就完成任务了 ,今天在决策上偷的懒  ,未来可能需要几年甚至几十年去弥补。这个时候要做好准备接收海量的信息,甚至挑灯夜战也是有必要的。

其次,最可靠的信息来源 ,就是你心仪学校的官方网站 ,通常都有学校的各种介绍  、专业分布 、学校规模、培养模式等 。这些信息才是行业内最懂的人写的 。当然目前各个高校也都有招生办的电话,确定学校之后,打个电话确认一点儿信息也是很有必要的 。有些细节对你可能很重要,例如入学以后还能转专业吗 ?什么样的政策才能转 ?能不能读双学位或者辅修 ?要是是大类招生  ,入学之后分专业的具体条件是什么?例如数学和地理就可能在一个大类进行招生,你能任选数学和地理吗 ?要是不能任选 ,那这两个专业的方向差别还是挺大的。

第三,兼听则明,不要偏听偏信 。要是以上信息还不够 ,可以去B站或者其他公共媒体上搜索  ,你想读的大部分专业都可以找到在读学长的“亲测体验”,还有各种避坑指南,仅仅是这些资料往往是一点儿up主根据自己的经历而发表的一家之言,你要做到兼听,才能明辨是非。

总体上,大多数学生毕业了之后还是要靠专业吃饭的,选择合适的专业,才有利于进入自己热爱的职业方向 ,也不会浪费宝贵的大学学习时间,而热爱自己的职业方向才有助于获得事业上的进步和成就 ,也有助于不断积累行业资源 。今天我们报志愿所选的专业和职业,会成为我们毕业时的“敲门砖”,它的作用很关键 ,但是相对短暂。从长远来看 ,实际工作当中的能力、热爱、持续投入 ,和工作成就,以及关于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,想要怎样生活的思考才是影响一个人未来发展的关键因素,不是吗 ?

(作者为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教育学院副教授)

高艳 来源 :中国青年报


友情链接
联系我们

地址:龙山

电话:0781-986872

传真:0781-986471

邮箱:xingchengshi1011@163.com

0.1509

Copyright © 2023 Powered by 美国欧洲日本韩国化妆品-百度百科  sitemap